異位性皮膚炎

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

異位性皮膚炎,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,算是具有遺傳性質的濕疹,台灣的罹患率約為11%至13%。此疾病經常在2到6個月大的嬰兒時期即發病,患者常有全身難耐的劇癢感,反覆搔抓臉、頸、手肘窩、膝窩等部位,出現紅疹、表皮剝傷、脫屑、皮膚變厚、紋理增加或苔癬化的現象。疹子有典型的分布位置,成人多出現在四肢曲側(手肘、膝窩),而嬰兒與幼童多侵犯到臉部或脖子。患者或其家人常有過敏性鼻炎、氣喘或過敏性結膜炎的病史。

過敏原的刺激是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子,在兩到三歲以前接觸過多的過敏原(如:牛奶、雞蛋、柑橘、巧克力、辛辣食物、堅果、花生、貓狗毛髮、灰塵、黴菌或花粉)、空氣污染物與二手煙等物質,會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。壓力和情緒也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,因此同儕與家屬的同理與關心對其病情很有助益。

異位性皮膚炎要如何治療?
口服藥物最重要,外用藥膏來輔助。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障壁缺損,常合併有次發性的細菌或病毒感染,有時必須併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。

1.口服消炎抗過敏藥物:異位性皮膚炎是體內發出來的,患者會不自覺的很癢很癢,所以當然要用口服藥物來治療才有效,先用口服藥阻斷皮膚”癢-抓-更癢”的惡性循環,接下來擦藥才能進一步消炎;先吃藥讓皮膚不癢,不癢就不抓,不抓才不會有新的病灶,舊的病灶才有機會好。吃的加擦的,才能加速溼疹的復原。

2.外用消炎藥膏:藥膏可以減輕皮膚發炎,但須在您的皮膚專科醫師的指示下使用,過久與過度頻繁的使用,除了藥效會漸減外,副作用也會大幅增加。

3.外用清涼藥水:有時候突然癢起來,可以使用清涼的消炎藥水去收斂傷口,可以比較快速地減緩癢感,但是效果維持不夠久,濕疹要徹底治療好還是要以消炎藥膏與口服藥物為主。

4.局部免疫調節劑(非類固醇藥膏):如醫立妥(Elidel)、普特皮(Protopic),長期使用不會有傳統外用類固醇藥膏所產生皮膚萎縮、微血管擴張與局部多毛等副作用,因此適合間歇性長期使用,以減低復發的機率。

異位性皮膚炎的保養與預防?
皮膚的清潔不要用一般清潔性肥皂,因為一般肥皂常含有的界面活性劑過強,裡面也可能添加香料及色素,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狀況並沒有特殊幫忙,洗後還可能會更癢。浸泡熱水或塗抹鹽巴或薑來止癢也是錯誤的,皮膚會進一步更發炎。應使用適當的保濕產品,在沐浴後五分鐘內立即塗抹,才能有效鎖住角質層的水分,否則皮膚表面水分蒸發,反而易造成皮膚更加乾燥。

為什麼需要使用潤膚乳液?
身體的皮膚都是動態的,就像是人的心情,會時好時壞呈波動性的變化。尤其是沒有受到衣物保護、暴露在之外的皮膚,更容易因日曬、吹風、氣候環境變化或外界物質刺激等影響,使得皮膚障壁(skin barrier)受到傷害,而引起乾燥與發癢,甚至發炎、造成濕疹。對於慢性溼疹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受損的皮膚障壁常是其主因。因此適度地使用潤膚乳液保護皮膚,可以改善皮膚的完整性,以減少皮膚的發炎,減少疾病的復發與惡化。

皮膚疾病的治療剛開始都是以外用消炎藥物最有效,但是應儘早搭配潤膚乳液使用。”藥物有效後、乳液來接手”,正確足夠的乳液滋潤才可以維持病情的改善,且減少藥物長期塗抹的副作用。

該選擇哪種潤膚乳液?
一般坊間的乳液是適合用於正常皮膚的一般人,對於比較脆弱的皮膚(如: 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、慢性濕疹、肌膚過於乾燥、幼兒或老人),應該選擇無香精、低防腐劑,且已經過皮膚專科醫師驗證、可安全用於生病皮膚的溫和產品,皮膚才不會越擦越糟。

該什麼時候擦潤膚乳液呢?
只要感到皮膚乾燥或搔癢就可以擦,馬上擦、隨時擦都沒有關係。平常的用法是,每天晚上洗完澡擦乾後,五分鐘內於全身塗抹溫和潤膚乳液,此時的保水效果最好。若同時需使用醫師開立的外用藥物時,請先擦完藥膏後,再擦上乳液。

資料來源:台灣皮膚科醫學會